“生命·墨语”张江舟水墨艺术展—《艺术天成》杂志专访张江舟

时间:2013-04-1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题记:“生命•墨语——张江舟水墨艺术展”全国巡展北京首展于2013年4月9日晚19:30在中国美术馆启幕。艺术展开幕现场气势恢宏,高朋满座。开幕式力求展现张江舟追求的大美艺术风格,将中国传统的水墨韵与现代化的视觉音响技术相融合,创造出震撼的影音效果用开幕式策划方的一句话来说:“这个开幕式俨然就是一个小型演唱会的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接受《艺术天成》记者王奕涵采访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接受《艺术天成》记者王奕涵采访

 

张江舟在陪同到访嘉宾参观画展的同时接受了《艺术天成》杂志的采访,针对其艺术形式的转变,对大美精神的深入探索回答记者提问。记者将其触及心灵,感悟生命的主体思想加以整理,撰写了一篇集中体现张江舟水墨艺术展精神情怀的专访报道。

 

 

 一、“生命•墨语”主题鲜明

“生命•墨语”,是张江舟的首次个展。画展所有作品,皆是其近几年的新作,且画作风格有明显改变,与以往追求壮阔精神气象的感官效果有所不同,此次展出作品更注重人文关怀,在人和自然,人和生命,人和生存的主题上进行了深入探索,令观者感受到强烈的悲悯情怀。

对个展开幕,张江舟感到很激动,“很荣幸有这么多朋友来参加开幕式,这一次画展作品,应该说是我投入感情最多的一次,表达了我内心的真挚感受。当然作品如果不好我也不敢拿出来和大家交流,那样会很尴尬。开幕式之后,还会有一些交流会,进一步探讨绘画艺术发展。

此次画展主题突出,多数画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会把多年创作拿出来集中回顾,所以大多个展都是风格面貌不一的。而张江舟副院长这一次却标新立异,开了一场主题鲜明的近作展。

对此张江舟表示:“我刚年过半百,还不到做回顾展的时候。而这次画展是对我个人艺术阶段性探讨的成果性展示,或者说是对一个主题很集中的专题展。回顾展的话,希望放到我一百岁的时候再做!

谈到对自己作品艺术成就的总结时,张江舟谦虚地称自己这个阶段还处在不断探求艺术境界的时期,还没有达到一个完全的高度。此次画展正是不断追求新境界新精神的尝试,张江舟说:“之所以取‘生命•墨语’这个题目,就是说明画展与生命相关,又是通过水墨方式呈现,通过中国画的传统笔墨形式传达我对生命的感悟与意义的理解,这便是我画展题目的来源。

 

 

二、感官之美到灵魂之美

关于画展内容,张江舟介绍道:“这 一批展览主要是我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的作品,而着手绘画则是从2009年春节开始。我在各种场合都讲过,这批画作是和汶川(地震)有关,但它们不是直 接描绘地震灾难或忠实呈现抗震救灾场景的。而是要传达一种因为地震给我带来强烈震撼冲击的感受。我希望这批画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有关生与死的思考。

可见此次画作转变,张江舟深入对生命本质的从新审视有关。足见其作品在时代命运与个人艺术特色上的融合。灾难带给人们的恐慌和强烈的求生意志皆通过大篇幅的水墨皴擦,线条勾勒,以及创新的平面构图呈现在观者面前。在这些作品中你可以发现,这不是一个现实的空间。我通过人物肢体的一种相对抽象的表达,把其置于空旷的非真实空间中,希望传达与生命相关的内容,比如孤独、无奈、绝望、抗争、屈辱等信息。

而对于绘画内容形式以及精神母体回归的种种做法,张江舟又给出更深层次的解读: 我认为艺术有两个方面的追求,一是刺激感官,一是触及心灵。在以往的画作里,我多是追求形式的创新,视觉效果的变换,体现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在感受他们的生存魅力后进行创作。而这一次无论是创作技法上,还是创作思想上,我都力求改变,希望绘画能触及心灵。有真情实感的作品不一定是好作品,但好作品一定有真实感受。可以说每一幅作品都注入了我真挚的情怀。

 

 

三、思与境谐

张江舟不仅在绘画技法上孜孜以求,其学术理论探讨也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在回答《艺术天成》记者问时,对其理论著作《思与境谐》做出阐释:‘思与境谐’题目出自钟荣的《诗品》。本是形容文学作品创作时要注重思想精神与造境情节的和谐统一,而文艺又是互通的,放在绘画创作上来说就是保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内 容与形式的统一正是张江舟多次表达的艺术观点。在绘画艺术领域张江舟认为不需要强调个人的艺术计划,绘画应该跟着感觉走,应该传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而感受 要借助绘画技巧,绘画形式与艺术传达方式的熟练掌握来完成,这是艺术水准提升的关键。对于作品的时代性、学术性的表达则是其不断追求的目标。

画展中,许多到访者感受到一种超越具象而直达精神之“形”的砥砺生命的大能量对此江舟谈道:“以 往我追求一些民族风格,对西北的民俗中国的民生进行探讨,但那是一种暂时性的创作,因为人长期画一些表象的题材,而缺乏心灵的拷问,精神状态是会出问题 的。可以说这次画展是一个调整,这一次的全新改观,是对水墨艺术和人物绘画的重审,将视觉和文化上的象美,调整到对灵魂的叩问上来。

 

 

四、巡展的现实文化意义

此次张江舟个展将在全国多个地区巡回展出。张江舟称:在每一场画展中,会依据场地安排,相应调整画作,或有增加或有减少,但与北京个展大致相同。并同步举办学术研讨会,愿每一位亲临画展的人,都能于抚摸生命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体悟。

此次画展,融入了张江舟对人这一整体概念的重新解读。用水墨绘画创造一种语言,拷问生命,重建理想,传达出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对于生命意义,大美精神的定义,张江舟表示,并不愿意给出确切答案,因为关于生命与生存的主题本身也并没有标准答案。只想让每一位到访者独立体会生命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提醒大家关注生命,更多地关爱生命呵护生命,思考与生命相关的内涵。

 

 

张江舟

 

画家简传:张江舟,1961 年生于福建漳州,祖籍安徽。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院委、研究院。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 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是当代中国画坛具有影响力的代 表性人物。

 

张江舟作品

 

张江舟“生命•墨语”水墨艺术展画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