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林一家的大艺术情节——《艺术天成》采访李宝林、陈雅丹
(责任编辑:admin)
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李宝林欣赏《艺术天成》杂志
记者:我们杂志在刊载过您的作品后,受到读者良好的反响。针对读者意见,我们想了解一些问题。在您的画作中,我们看到了黄宾虹老先生以及您的恩师李可染先生的某些印记。对于这样一种特别的积墨画法,您为何如此情有独钟?
李宝林:这可能与每个人的气质与性格有关系。恩师李可染拜黄宾虹为师,对黄宾虹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在于黄宾虹的交往过程中,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当时黄宾虹并不是大家公认的知名画家。对黄宾虹的艺术,当时大部分人不理解,只有可染先生有这个慧眼,很早发现黄宾虹的艺术天赋和艺术价值。所以可染先生一直非常推崇黄宾虹。解放前他(李可染)只拜两个老师,一个齐白石一个黄宾虹。齐白石与黄宾虹都是做学问的人,都是大学问家,这与李可染先生的追求比较接近,我也比较喜欢学养深厚,博大恢弘的艺术风格,所以从内心对黄宾虹与李可染两位前辈非常尊重、崇拜,从内心崇拜这种人格力量。
记者:我们在您的作品里也看到一种气势恢宏的意蕴,作品风骨尽显。您也常说一个艺术家不仅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还要有现代和当代意识,要有时代感,要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在您看来,中国应该怎样构建当代的艺术?什么样的艺术才能代表当代?
李宝林:当代在艺术形式风格比较多元的情况下,每个艺术家和每群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追求。比如有的人追求传统艺术风格,在传统中进入深入挖掘,这是一种方向。另外一种追求是在中国画基础上,进行中西融合,这种情况在中国艺术界占有很大比重。因为现在的中国艺术家,都是受过中西文化熏陶的,所以他们对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都进行过认真的学习。在他们的作品中、审美中、艺术追求中必然会有两种因素的交融。这两条路都是可以走得通的。艺术这个东西,需要艺术家全身心地投入,不管是学传统的,还是中西方融合的,都好,只要能深入钻研,潜心痴迷一种艺术,就会有优秀的成就。
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副主席陈丹雅接受《艺术天成》记者王奕涵采访
记者:在中国漫长的绘画史上,男性画家始终占有比较强势的话语权,女性的贡献往往被忽略。在当代,您认为,女性应该对画坛起到怎样的作用,做出怎样的弥补?
陈雅丹:我们一直有作为女画家的组织。作为艺术的高低我认为不能有性别的区分,作品好坏才是评判标准。作为女性呢,她创作的艺术品或绘画风格,肯定会和男性有所不同,一般比较喜欢表现美好的东西。当然也有新潮的艺术家表现诸如性之类的主题的,各种各样的都有。但是女性画家(从过去的)走到现在的,一直还坚画画的真的很不容易。北京也有女画家的组织,女性回到家要扮演母亲、妻子、媳妇等等的角色,在处理家务的同时,心中并没有失去对艺术的爱和感觉,抽空还会一起画画。这是很美好的一件事,但也是很不容易的事。
记者:您去南极写生的事,可能是老生常谈了,但我们还是不得不谈,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勇气的。有这样勇气的人也是非凡的。是否能再与我们重温一下这段经历?
陈雅丹:我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去南极,当时有这样想法的人不是很多。但那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许多人的思想也开始觉醒,有人游长江,有人做其他富于个性和挑战的事情,在当时这些人开始涌现出来。去南极是一直埋藏在我心底的一颗种子。我父母培养我的方式,就是给予我自由成长的空间,他们是用欣赏的目光看着我,觉得我不会太差,那我就把我的本我调动出来,而我的父亲恰巧是当时第一代南极科考队员。所以在很多契机下,我脱口而出说要去南极,于是我就真的实现了。
记者:亦蕾你好,很高兴在画展上看到你的作品,画作令人很温暖。与爷爷奶奶和爸爸一起参展是否有压力?
李亦蕾:呵呵,谢谢。怎么说呢,我现在在央美附中学习绘画,学校的竞争压力也是很大的,而且学习绘画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所以这都给我的艺术学习带来一定压力感。但面对绘画的时候,我是很开心的。和爷爷奶奶,爸爸相比,我当然有差距,但是只要坚持我所热爱的,就觉得很愉快很美好了。
记者:你对自己的艺术风格是如何把握的呢?
李亦蕾:我比较喜欢表现母亲、小孩儿这些温暖的题材,整体上和奶奶的风格很接近。与爸爸追求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精神有所不同。我希望把那些温暖而快乐的情绪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后记:李宝林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长、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李可染画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院长、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国韵文华书画院院长。他的大写意山水线条沉缓有力,积墨浑厚苍腴,方正的造型浑然而厚重,画面的装饰意味和形式构成颇具现代感。他在坚守笔墨本位的同时,引鉴西方构成,使笔下的山水形态适度变形,不动声色地在笔墨语言中参入肌理效果,以获得更为苍茫浑厚的视觉冲击力。
陈雅丹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副主席。她是位富有个性的艺术家,也是登上南极和穿越罗布泊的第一个女画家。她的画线条柔美,色泽朗润,人物憨态可掬,充满生活的情趣与生命的律动。李九红为文化部青联美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协会会员。他的作品清雅而宁静,一派古典情致,在水墨氤氲的世界里传达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神韵。
李亦蕾,李九红之女,现为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