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四季水墨”当代优秀艺术家中国画提名展
(责任编辑:admin)“2013·四季水墨”当代优秀艺术家中国画提名展于2013年7月17日下午4时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此次中国画提名的有杜大恺、老圃、周京新、徐华翔、张培成、袁武、蔡广斌、方向、雷子人、刘牧、丘挺。国务院参事办副主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出席了此次展览,《艺术天成》杂志社受邀参加本次活动。
开幕式现场
嘉宾剪彩
著名艺术家王明明与《艺术天成》杂志社总编辑杨文超合影
著名画家老圃与总编辑杨文超合影
著名画家周京新与总编杨文超合影
焦单常与《艺术天成》记者于茧英合影
总编辑杨文超为著名画家杜大恺介绍《艺术天成》杂志
此次展览就中国画在经历写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不断冲击的现代性变革之后,如何在中西语言的结合上、水墨媒材的综合运用上,在各自风格特征相对成型的基础上,使水墨画不在停留在实验阶段而达到相当水准,应当是中国画经历急剧的现代性转换之后必须解决的问题。此次提名的画家具有相对鲜明独特的风格样式,也体现了较为完备的语言形态。蔡广斌巧妙的将水墨与影像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曝露了那些私密空间的精神虚妄,另一方面扩张了水墨的图像审美经验。雷子人用朱红、橙黄和夜色暗示那些性幻想的女性,涂抹性的线条刻意颠覆了笔墨的圆转柔韧。杜大恺和张培成都致力于人物结构性的重组,杜大恺是透视空间的平面化,而张培成则是平面之中的空间分割 。袁武把墨的浓墨暗沉转用到高原人面孔土红色的表现上,周京新和老圃试图在写意花鸟改变一些公共审美,周京新将他独特的人物水墨雕塑语言转用到花鸟画上,写生是他克服折枝花卉概念化的重要方式,他甚至于刻意用某种不甚完美的自然形态强化他所见即所塑的理念。 老圃画的菜园、果蔬都非文人花草,甚至于比齐白石寄萍堂的花草更加乡野,他力避文人笔墨的洒脱而追求笨拙的厚实。刘牧则打破了山村的地理透视,彩与墨一任平面铺展,以块与面的运用消解线的范式,方向则是从城市画到城市包围中的园林。丘挺的自然山村野具有明晰的焦点透视特征。而他用力最多的还是文人笔墨的飘逸和古雅,他几乎祛除了所以色相,纯以素墨展现尘埃无染的境界,心性是他在后现代图景中凸显的一种文化取向。
艺术语言上,这些画家一方面用焦点透视、空间结构、平面分割和影像调性来扩展中国画的视觉经验,另一方面是如何将这些语言言素和传统笔墨构成一种内在联系,他们风格的呈现也便体现在他们将这些当代视觉元素富有创造性地和笔墨结合上,个性化的搭配既形成了他们各自鲜明的图式,也展现了中国画现代性发展的无限空间。当然,语言的深化与艺术的高度仍然是激励他们不断前行的艺术彼岸。
作品欣赏:
杜大恺-傣集市-78x48cm-2011年
老圃-浮溪写真-45x60cm-2013年
雷子人-私想者-137x69cm-2012年
刘牧-老牛路-100x50cm-2013年
丘挺-四明山写生-58x40cm-2009年
徐华祥-春色满园关不住-90x124cm-2013年
袁武-大昭寺的清晨-62x75cm-2013年
周京新-花卉写生-46x34cm-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