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工·课--黄致阳作品展》
《艺术天成》主编杨洋与台北立美术馆馆长合影
中国国家博物馆已于3月28日隆重呈献艺术家黄致阳作品展《工·课》, 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先生鼎力策划,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度举办的台湾当代艺术家个人大展。
艺术家黄致阳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于台北,九十年代旅居纽约,二零零六年移居北京。作为台湾艺坛最为活跃的艺术家,黄致阳始终在其创作生涯里以水墨绘画,装置、雕塑、影像等诸多艺术媒介来表达其对东方传统与西方现代的文化思辨。
艺术家本人曾亲经历台湾社会的巨大政治变革,同时裹携于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纠葛碰撞,而《工·课》取义于“穷而后工”,是艺术家视为三十年来思考与创作所交出来的功课,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丰富作品,能充分展示一个身份处时代与文化裂隙的艺术家对自身艺术属性的反复拷问与坐标定位。
此次展出的作品也将包含艺术家移居北京八年里对以往创作的视角移位、修正与补充。黄致阳的立体创作,一如他的水墨画那样,似乎难以条清缕析,手段多,跨度大,空间和结构变化多端,但在关爱和珍重生命的自觉人文意识的贯通下,其实又各具奇趣、异彩纷呈。它极大拓展了艺术的表达的空间感和力度,开阔了观众的想象力,成为他的水墨平面艺术之外,能够介入空间、融入现实环境的另一种透露着浓厚东方文化精神内核的艺术方式.
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最高规格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及公共教育与一身的综合性博物馆。黄致阳此次展出的二十余件作品,既有大型汉白玉雕刻装置《座千峰·龙脉》,又有绢本焦墨九连屏作品《北京生物之春》,既有毛笔墨绢作品《千灵显》,又有实体铜胎金箔雕塑作品《祥兽·兽灵》,这些运用传统素材的艺术作品,将与国博以往陈列出的中国传统艺术形成一种今古对话的奇观语境。
此次展览作品介绍
本次展出二十几件作品呈现艺术家黄致阳进驻北京八年来的创作成果展现。
『座千峰-龙脉』由一组十九件汉白玉石雕凿刻成的装置作品。铺陈开展约据长14米宽12米。取明代为护北京而修筑之古北口长城望京楼周边塔楼城墙为基调,结和战国汉代时期的龙图腾形象为依据塑造出盘桓守护北京之山峦起伏,可游可亲的大地意像。
『北京生物=春』绢本焦墨九连屏共长1260公分高475 公分。以作者独有之笔墨记号结构书写初春之始,冰开鱼跃草木探出绿芽飞鸟出微虫争鸣,生灵万物苏身展肢的季节。对应北京这个多元巨大生命能量场。
『密视』水墨岩彩炳烯在绢布上一层层书写一遍遍挥洒覆盖,在往复交杂错位的空间缝隙里寻觅一丝丝的透光与呼吸。这是一个都会深度的观察体验,不是停留在表象地描绘,『密视』作品记实了既古老又多元跨国文化都市里快速度空间场景转换与日以继夜不停的生命骚动。
『千灵显』以古老的文化素材:毛笔“墨”绢“所构成的现代数码化山水空间,画中记号如飞鸟似虫鱼从芥子园画谱里芥子点衍生而出。象形似千佛洞裡的佛龛与道家的三昧真火。山灵。水光。游聚。列阵四个子题含纳生命的因子与物质在这幻化的自然宇宙中物理的运动现象。
『祥兽·兽灵』实体铜胎表面贴上金箔的雕塑,是从千灵显记号元素转化成的立体作品。从战汉时期的护宅镇庙神兽。祥兽假借形象衍化而来的新新物种。
『生物风景』八个视屏微生物摄像装置于展厅立柱上是作者于2000年以高倍显微镜所作的生物实验记录。在微观的世界中微生物正在分解它的寄宿主,如同从外太空看地球陆地上六十几亿人口也正不断的快速的分解人们赖以生存的星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