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孟繁禧、画家宋兆钦与《艺术天成》主编探讨艺术期刊的雅化发展
(责任编辑:admin)2013年6月5日上午10时,《艺术天成》杂志社应邀参加北京敦谊画廊组织书画名家艺术交流活动。活动中,书法名家孟繁禧,山东籍画家宋兆钦、吴源海等与《艺术天成》主编杨洋展开了对艺术期刊制作出版的讨论。
孟繁禧:孟 杨洋:杨 宋兆钦:宋 吴源海:吴 记者:记
编辑部成员与书法家孟繁禧交流刊物制作孟老:过来的时候,看了一下你们的杂志,我没想到这么好,纸张印刷也很好。
杨:我们的纸选用进口纸,印刷颜料也是进口的。
主编为孟老翻阅介绍杂志内容,孟老很关注期刊在书法方面的报道。看到王岳川教授的报道后,二人展开以下讨论。
杨:他(王岳川)现在的一个研究项目就是针对中国书法的世界传播。王教授的研究成果陆陆续续在我们杂志上刊登,他本人和他联合的学者一起来搞这个研究。许多成果已经结束,现在就在我们杂志上发表一下。可能要发好长时间。
孟:他在这块儿是比较有造诣。我对他也有关注。有他这样的推广真的很有必要。
杨:王教授跟我们讲,中国古代的六艺,外国人没办法拿到手的,就只有书法这一门了。如果不从书法打突破的话,中国的文化挽救起来就太难了。在书法的传播上教授特别用心。
王教授在建北大的书法研究所的时候说,当年蔡元培先生担任北大校长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要靠美育救国。但到现在北大的发展情况文科都已被弱化了,美学就更为薄弱。所以教授就想把这一点重新找回来,在做大量的工作。
孟:其实咱们的书法很可悲呀!英语都列入中小学的必考范畴里面了,而国学特别是书法,就连写大字都基本没有发展的一席之地。好不容易有一个大字课,一到期末考试就停了。
孟繁禧观看杂志孟老在主编的介绍下看到沈培艺老师的报道。
记:23期杂志除了介绍优秀的书画家外,我们最喜欢的就是沈培艺老师的部分。这也是一位走古典路线的艺术家。
孟:是,非常好,图片选的也好。
杨:是,和她接触多了,回过头来再看这篇还是觉得文章写得不够深,还没有把她内心的艺术情节完全表达出来。总政歌舞团的王静老师看到这篇报道后和我们谈起沈培艺说,她还是一位很孤独的艺术家。
书法家孟繁禧翻阅杂志孟:艺术有时是这样的,曲高和寡。你们杂志设计的内容和容量还是很多很全面的。
杨:我们目前是以美术和书法为主,把艺术品收藏、音乐舞蹈等等内容也逐渐融进来。影视音乐那些也都兼顾了。我们起“艺术天成”这个名字就是希望有一天把各个领域的艺术都能齐头并进地驾驭进来。
记:我们的方向就是希望保持高雅艺术的路线。要倡导纯正的东西,中国做高雅艺术的确还存在很多不足,还不够高雅。还是应该在这些方面多下下工夫。我们看到,高端艺术品复制中国企业需要代理日本二玄社,做歌舞演艺台湾汉唐乐府在传播国学上更胜一筹。
哈辉老师做新雅乐,虽然让我们对中国大陆的高雅艺术给予很多期待和希望,但那么优美的服装设计舞台呈现却是出自叶锦添之手(中国香港游走于服装、视觉艺术、电影美术、当代艺术创作间的著名艺术家),还不是大陆的。
对大C画廊和杂志的介绍。
孟:你们年轻人能静下心来体会文化,制作这样的杂志真的很不容易。能把它做得精雅就更不容易了。你们还有画廊是吧?
杨:我们也是得益于许多老艺术家的指导和提点。我们顾问团的顾问们确实做到了对我们的承诺。非常尽心尽力。
杂志上还有我们“大C画廊”的介绍,属于我们公司旗下。这个C也有“China”的含义在里面。再加上我们的公司名称是世纪文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有这些寓意和谐音的关系。还有其它一些出版物。现在我们还有许多国际交流活动,与使馆联系策展,作为使馆文化宣传的媒体合作单位,和国外艺术家联系策展等等。而且也和国家画院长期合作,进行采访报道等等。
孟:对,这样的艺术交流是应该好好开展。你们年轻人能够坚守这样一块文化阵地真是很不容易。能够静下心来做这件事很了不起。
杨:谢谢您。有些事很难得。我们编辑部汇聚了很多有想法的编辑记者,互相很珍惜很感动。尤其是我们年轻人做这些事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长,这是很关键的。我们也很感谢这本杂志,因为这本杂志,把我们汇聚起来。
主编杨阳(左)孟繁禧(中)记者王奕涵(右)合影孟:是,做这个杂志本身也在学习。这也是吸纳营养的一个过程。很好。
在宋老师和我们见面之前,孟老同我们谈起了这位画坛好友。
记:宋老师也在书法这方面很有造诣呀。
孟:是的,但宋老师还是以绘画为主。
记:我们看宋老师的资料,他也是山东人,和您的籍贯一样。还都是齐鲁大地的。可见山东一地文化底蕴深厚。
孟:是的,我们还是一个县的。没想到都被敦谊画院网络近来了。宋老师很谦和。身上有齐鲁人质朴温和的特质。
谈话当中,宋老师和几位朋友走了进来,果然是既谦和又热情。在敦谊画廊主人的介绍下,大家开始熟识起来。宋老师也是我们杂志报道过的艺术家。那还是在杂志刚起步的阶段。几年过去,杂志已有了全新的改观。
编辑部成员与宋兆钦交流刊物制作宋:我去过你们的杂志社,以前也和你们有过交流,不过那时还没有现在这样好。现在有很很强的学术性,有了更深刻的内容和故事。以后我也要加入你们的行列,见贤思齐呀!
吴:宋教授现在的画又有新的突破。我前不久去了他的画室看过,笔法又有变化。去年还在全国工笔书画大赛上拿了银奖。
杨:那我们就更要为宋老师做些报道了。
吴:你们杂志我是第一次见到。很不错,层次高啊!
宋:这个杂志面貌很大。原来我看这本杂志,还只是一般性的杂志,没想到这么快就面貌一新了。
孟:现在几位青年才俊卯上劲儿了,年轻人来做这样的事真的很不容易。而且他们很有思想。
宋:商业性太强的艺术期刊,很多书画家是不愿意让人家报道的。所有好的艺术家都喜欢情趣高雅,内容性强的杂志。而且现在你们的学术性观点性也更强了。
杨:我们杂志在海外开拓了市场,与许多华人在海外建立的优秀艺术团体建立了合作关系。海外的汉学爱好者和高校非常喜欢我们的杂志。
艺术家简述:
孟繁禧 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195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章丘。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海淀区书法家协会主席。自幼潜心学习书法,受教于康雍先生,尤擅欧体楷书。供职于国家京剧院。
孟繁禧作品欣赏宋兆钦 现为山东美协会员、山东高校书画研究会理事、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德州市美协副主席、德州学院美术系副教授。宋兆钦自幼喜爱名山大川,足迹遍及黄河、黄山、长江、长城。近四十年来,跋涉于山川湖海之间,苦在其中,乐在其中。
宋兆钦画作欣赏
- 上一篇:《艺术天成》参加敦谊画廊艺术家交流活动
- 下一篇:金石藏印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