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藏印彙展
(责任编辑:admin)
癸巳年五月,初夏时节,恭王府将举办“金石藏印彙”印章艺术展。所展陈印章,年代风格从战国延续到民国;材料上有田黄、象牙等材质,亦有相当数量的铜印;印文风格各异,整饬的学术脉络及不同的艺术流派皆有;官私印并存,形成了一个较好的、能够还原当时用印制度风尚的收藏序列。
“印者,信也”,早期印玺多为徵信之凭,唐宋之后,随着书画之滥觞,印章多见于各类书画尺牍。印信之外,印章与诗、书、画等传统艺术融为一体,逐渐由“工匠之技”发展为“文人之艺”,在方寸之间集书法、雕刻于一体,分朱布白,气象万千。这一转变不仅仅丰富了书画艺术的内在精神,也使得印章成为文人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信物”。
印章的收藏,自北宋以来代不乏人。清代朱象贤在《印典》中引古人语云:“法帖犹藉工人临石,非真手迹。至若印章,悉从古人手出,刀法章法,字字灿然俱在,足袭珍藏者也。每一把玩,恍然令人有千古意”, 道出了古印章收藏的价值所在。这次展览陈列众多名品印章,譬如典型宫廷闲章制式的清宣统“臣载洵恭刊”款王翚山水画意钮田黄石印,相同款式的印章曾在《明清帝后玺印》中的“宣统宝玺”出现,其钮质是依据“清四王”之一王翚的山水画雕刻而成,汇集书法、绘画和雕刻于一体,殊为难得。
文人印亦是其中亮点。清代黄易刻陈曼生加跋“越国公孙”青田石印,此印为黄易、陈鸿寿两位大师携手之作,印文金石味十足,缀以陈鸿寿小字边款题跋,堪称“双壁”;清乾隆袁枚题项怀述制象牙印,包浆温润,朱文细劲,边款题跋及印面朱文均为袁枚自作诗词,虽寥寥数语,道尽了人生况味。
此外,展览中有蔚为大观的铜印陈列。无论在印纽、形制、印文等方面均有可观。譬如台钮“陟都司空”铜印,风格整饬劲秀,结字洗练,布局规整,在战国燕玺中难得一见;宋代天禄钮“石湖居士”铜印,无论从年代、制式、印文各个方面都与范成大所用之印匹配,应为范成大自用印章。该印朱文笔划匀称遒劲,又具有温婉的文人风韵,印拓白多朱少,宽宏大气。
印章虽小,在使用或流传辗转之际,往往令人“有感于斯文”。揣想印章上的故事,观者置身于其中,如与古人同游。我们相信这次“金石藏印彙展”将以丰富的收藏实物以及多角度的学术解读,对印章这一传统高雅艺术阐释出深邃的历史趣味与文化意象。
是为序。
孙旭光
(作者系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