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继高之访:老百姓喜欢,就是我坚持的理由
(责任编辑:admin)
2014年3月19日,汉风墨韵——李可染暨“彭城画派”美术作品晋京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近200件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精品立体呈现了李可染、刘开渠、朱德群等徐州籍美术名家的艺术风采。
画展现场
这次展览对百年徐州美术发展史进行了全面系统梳理,分为四部分:风声先觉——徐州籍大师序列文献展,展出张伯英、王子云、王青芳、刘开渠、李可染、王肇民、 朱丹、朱德群等八位艺术前辈的珍贵文献;可染无疆——李可染绘画世界;鸿鹄高飞——旅外艺术家群:昕昕原创——守望乡土的耕耘者。
参展人员:喻继高 张立辰 赵绪成 周京新 朱天杰 朱振庚等。
《艺术天成》杂志社参与了本次画展开幕式,众多名家与各路媒体纷纷到来,现场宾客如云,这足以说明“彭城画派”的影响之深远。
画展结束后,各媒体记者争相采访“彭城画派”的大家,到场的媒体有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还有众多杂志社和报社。
《艺术天成》杂志社对工笔花鸟画大家喻继高进行了访问。
喻继高,1932年出生,江苏铜山人。1951年考入南京大学艺术系,195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1957年参与筹备并调入江苏国画院,专门从事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和研究。系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委、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徐悲鸿奖学金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喻老师热情真诚,虽然已八十高龄,却满面红光,头发乌黑,精神也很好,让在场的记者朋友们都甚为惊讶。
《艺术天成》杂志社记者李亚泽采访画展主人喻继高先生
下面是本社记者对喻继高老师的采访:
记者:30年前,1986年的时候,您在这里举办过画展,现在时隔将近三十年,今天参加“彭城画派”的画展,您觉得您的感受是什么?
喻继高:我觉得近几年,徐州市开展画展,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前面刚在南京开展,这次又到北京来展览,一方面咱是徐州老一代,作品有一定的历史厚重感。另外,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应该为广大人民所欣赏。这就要通过展览、印刷、出版、电视等媒介来展示艺术家的创作精神。
记者:那您觉得大型画展对咱们整个“彭城画派”有什么样的意义?
喻继高:市委市政府都希望,“彭城画派”,这个古老的名称能够发扬发展,团结起来,打造出一个影响深远的画派。因为徐州这个地方,从两汉时期开始,文化就发展迅速,继承了汉代的文化底蕴。作品能反映出徐州的豁达、大气,像我老祖宗刘邦开口就非常大气。这个展览,得到了大家的重视,大家可以看到徐州画家真正的成长。现在徐州已经成为一个学习美术的宝地,从小学生开始,都不断地在学习。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因为大家对文化重视了。
记者:这么多年来,您一直在致力于研究传统艺术,传统艺术值得发扬的地方在哪儿?
喻继高: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唐宋元明清时期发展到高峰,近现代由于清末的战争与掠夺,就逐步走向末路。我的老师,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推广,所以,我觉得反映自然美的古文化,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做贡献,为人民服务。这个不但是我们中国的人民,也包括世界的人民对于自然界的繁荣,都会很喜欢。这样的作品是自然界美的反映,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种花养鸟传承几千年下来,能受到群众的欢迎,说明它有强大的生命力。自然界的美通过艺术家用绘画来表现,进一步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做贡献,这种文化修养是非常好的。
记者:您这么多年一直画工笔花草,是来源于成长的环境还是天分使然?
喻继高:我生活在农村,小时候就喜欢种花养鸟,逮兔子,比较喜欢自然界。等到上了大学以后,当代的大师亲自给我们授课。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加上这些老师的谆谆教导,两者相结合,我就坚持做这个了。后来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去展览,受到很多外国人的喜爱。我觉得花草没有国界的划分,自然界是全世界的自然界,到哪里也特别受欢迎。
记者:我们应该怎样去欣赏花鸟画呢?
花鸟画,我认为广大人民群众还是比较喜欢鲜艳的。文人画以墨为主,自然界的花鸟色彩都非常丰富,群众也喜欢有颜色的。我跟老师学花鸟画,不但画,还学色彩学,所以色彩也是个学问。
记者:现在您看起来这么年轻,您生活中是怎样保持这种状态的呢?
喻继高:我除了画画也没有别的爱好,画画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精神愉悦。虽然画的时候好像很苦,但是我画的时候,觉得很愉快,不是很苦,所以才能坚持下来。除画画之外,烟酒不沾,什么打麻将、跳舞,对于我来说没有时间,说老实话手机我都不会用。
记者:请老师用几句话形容一下“彭城画派”?
喻继高:这个只能从精神上去体会,徐州这个地方的人比较正直、豁达、大气,从精神气质上,我感觉到这个地区画家的画比较宏伟壮观。
- 上一篇:许仁龙教学创作观摩展
- 下一篇:“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刘临、许朝旭师生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