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刘临、许朝旭师生作品展

时间:2014-04-0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许朝旭之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画展现场

 

2014328日,“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刘临许朝旭师生作品展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幕。画展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办,中国宣和画院协办。参展人员包括刘临 许朝旭王聪裴振宇陈治平韩坤澎洪方舟王赤丹张武李梦恬肖志刚翟拂晓王瑞星王正阳孙松灿刘海清佟丹丹

此次展览是刘临教授和许朝旭教授集合其个人工作室中的优秀毕业学生精心绘制佳作百余幅,所涉门类包含:水彩、水墨写意、书法篆刻等方面,相信将给我们带来醇美的视觉盛宴,也为全国各地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交流与相互促进的契机。

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是清华大学第一个关于中国画的培训项目,开办八年以来,成绩斐然。而其中高研班导师刘临教授和许朝旭教授成绩显著。
  刘临教授是中国画坛的一名健者,作为清华的博士生导师,授课之余,于专业研究颇深,他的工笔画极富文人意趣,更以诗人的情怀书写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在和谐与纯净的空间里,他放置中国画艺术生命的精神写照,呈现出个体生命和自然世界、艺术修为和时代审美相统一的一个整体。
  刘教授的八位高足,王赤丹、张武、陈治平、韩昆澎、王聪、李梦恬、裴振宇、洪方舟均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研究生。跟随刘临教授多年,手摩心追,于先生教诲,得知颇深,用功亦勤,每个人皆自成面目,已各具风格,与不远之期,皆当为中国画界之精英。
  许朝旭先生从游郭石夫,复蒙阿老、陈玉先、何涵宇诸家亲炙,笔墨豪肆、气骨堂皇。其大写意花鸟作品,有显见海派气象,朴厚雍容,刚毅真率,得吴俊卿、蒲作英深味,构图饱满,设色明朗,予人以郁勃键劲之强盛印象。肖志刚、翟拂晓、王瑞星、王正阳、孙松灿、刘海清、佟丹丹七位高足亲聆教诲,深得先生笔墨真味,各生其姿。

《艺术天成》杂志社参与了本次画展开幕式,现场采访到了许朝旭老师,许朝旭老师不但艺术涵养深厚,而且思维敏捷,能言善道,待人也很热情。

 

《艺术天成》记者李亚博采访画家许朝旭
 
《艺术天成》记者李亚博采访画家许朝旭先生

 

 

下面是记者对许朝旭老师的采访:

    记者:许老师您好,今天天气不太好,现场还来了这么多人,您心情如何?

许朝旭:心情肯定是不错的,因为这个研修班实际上是我在北京带的第一期学员。有些学员起点很高,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提高得很快。再一个,今天来的各方面的朋友都非常多,可见大家对文化,对艺术的关注度是很高的,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氛围。

 

记者:关于艺术方面,您在绘画的过程中怎样做到既不失了传统,又不断创新?

许朝旭:是这样的,八五思潮过后,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我曾经跟中央美院的老师学国画。其中,张立辰先生的作品是大写意的花鸟画,但是因为他是中央美院的西化系,所以在观念上还是很新的。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什么意思呢,当中国画和西方画相结合的时候,可能就要失去本我的一些东西。我是坚持本我,坚持中国画的思考和语言去画中国画,这样就保持了它的纯粹性。另外,你说创新,其实每个人生活的年代不同,每个年代自然而然就会有新的思想出现,比方说我们活在当代,肯定逃脱不了这个社会范畴。所谓的新意就是社会传染给你的东西,你有意无意之间就会流露出来。如果非要用特别主观的方法,说我一定要求新,那出来的东西不是真实的,真实的东西应该是发乎内心的,是接近于潜意识上的东西。如果说我为了出新,去刻意设计,那离艺术的本质就远了。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工笔与写意之间的异同。

许朝旭:严格的说中国艺术,都是写意性的,包括工笔画。为什么这样说呢,工笔画在起稿之前,实际上已经有取舍了。西方不是,西方是非常客观地把原始的生长状态:自然的环境、自然的光、自然的色彩,绘画出来,是真正的自然主义。但是中国人在去观察、写生的时候就已经有取舍了。取舍是什么?取舍就是咱们中国人的意境吧,是一种悟性。虽然手段上看似很工细,但是实际上这个过程是写意的思维,在本质上说中国的画都属于写意的范畴。那么从形式上又不是了,是我们中国人的特色了。在线条的定义上外国的描述是:线条是因为光的变化,形成两种色调的交界面。我们中国从古代就有线条,所以我们很注重线的表现力,严格的说是在工笔画的范畴里。有些人是没见过老一辈画家的工笔画是怎么画的,他们画的那个工笔画,线条的呈现和行笔的过程是写意的感觉。我为什么喜欢写意呢?因为它更抒情,更直接,能够畅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随时在调动你的思维,让人很愉快。重复性劳动没人愿意做,创造性的劳动谁都愿意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