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进行时!——中国当代城市生活展览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时间:2014-11-28 来源:北京世纪文超文化传媒 作者:admin 点击:
次
肖像绘画主要反映个体或群体人物在社会中的处境,以及由此处境所产生的心理影响与形象塑造,体现为人物形象的生理变化和瞬间精神状态的流露。透过肖像画,可以窥探某个时代、某个社会、某个种群的不同特指,也能看到某个具体的人、抽象的人、以及个体与周围世界产生的联系。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张江舟
纵观西方美术史,肖像绘画的发展历程及变革与对“人”的辩证思维紧密相关。柏拉图主义强调身体和灵魂二元对立的价值观,古希腊雕塑参照人的形象来塑造神的形象,并赋予其更为理想更为完美的艺术形式。文艺复兴时期神性的逐渐瓦解在肖像画中表现为神性人格化的倾向;新型资产阶级的兴起使整个西方艺术进入了全新的创作和个人的觉醒时期;随着现代化的深入,肖像艺术原本具有的再现性因素已被重构为艺术家个人叙述的符号,甚至政治成为阐释哲学命题的视觉图解。北京时代美术馆馆长 王艺
不同于西方对于“人”的概念的本体论讨论,中国思想史基于“天人合一”的“道”不离“形”、“形”不离“器”的意识,主体并未作为独立的人或物,而是始终寻求与天地造化的关系,从而导致了“成教化助人伦”的中国肖像画一直没有脱离主体意识和客观因素而进行单向创作。直至近现代时期,绘画艺术从“现实主义”倾向扩展为对各类新形势的探索,孕育出了表现主义、观念主义等具各式审美内涵和形式语言的肖像绘画形式。此次集中展出的肖像艺术作品,不仅在中国艺术生态圈中唤起了审美主体对肖像艺术题材的极大关注,也引发了人文领域对物象价值和主体维度进行广义探讨的哲学思潮,而这次以肖像为主题展览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与国际肖像艺术展的交流不但让外国人了解中国肖像艺术发展的现状,也为中国艺术家提供了肖像艺术发展的各种可行性,而恭王府和时代美术馆也计划持续筹办中国的肖像艺术展,这不但有助于从肖像主题艺术的角度去梳理中国的美术史,也使肖像这一特殊主题性的艺术创作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可循。本次展览的所有参展作品还将由国际评委进行遴选,选出的40幅作品将由丹麦腓特烈堡国家历史博物馆馆直接邀请艺术家携作品赴丹麦参加第五届“J.C.雅各布森奖”的展览及评选。肖像进行时!--中国当代城市生活“首届 恭王府?时代肖像艺术展”将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从11月20日展出至11月30日。(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