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墨彩——黎明从艺七十六年艺术展

时间:2015-08-04   来源:艺术天成杂志社   作者:网络部   点击:

 

2015年7月31日上午10时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承办的“岭南墨彩——黎明从艺七十六年艺术展”将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总结了画家黎明从艺七十六年来取得的学术成就和艺术造诣。展览从画家创作的几个阶段中精选出几十幅作品进行展出。

     中央文史研究馆文史业务局局长耿识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运,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王开文,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王素江,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张嘉极,岭南画派纪念馆副馆长黎日晁,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北京办事处主任傅小慧,大公报社长姜在忠,香港理工大学“文化推广办事处”经理梁陈淑明,《视觉艺术》主编徐傅鑫,澳门收藏家协会会长吴利勋,广州市海珠区副区长方锦群,佛山市禅城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陈璐兰,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张彦,广州市海珠区文化广电出版局局长吴天军以及各界嘉宾近500人出席了开幕式。

本次展览是为总结画家黎明从艺七十六年以来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和艺术造诣所举办。展览从画家创作的几个阶段中精选出160幅作品进行展出。

黎明:生于1929年,1940年师从岭南画派宗师高剑父,为高氏晚年亲自教导的得意传人和助手,是当下“岭南画派”在香港的重要领军人物,回顾和研究黎明先生76年的从艺生涯,似乎可以勾勒出20世纪40年代后期“岭南画派”以来的一种发展轨迹和精神状态。黎明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能力,从早期跟随高剑父先生始,他坚持以生活、以写生、以笔墨为追求和实践的重点,从具体的生活中冶炼出“情”,在生动的写生中锻炼出“型”,而在笔墨的修炼中提升为“艺”。

 

  观黎明的画,首先第一印象是自然清新、雄奇博大,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和高旷昂扬的品格,深得花鸟形色之美并能传其神韵,体现了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尤为可贵的是,他敢于涉猎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例如《百鸟图》,集多种画法描绘数百种雀鸟,一改传统花鸟画小品习性,使花鸟画从狭小的宫苑中解放出来,回到纯真的大自然中。

 

  其次,黎明对孔雀情有独钟。笔下的孔雀,能“翠彩生动,金羽辉灼,若连清声,宛应繁节”,能把孔雀的羽毛画得千变万化,做到“穷羽毛之变态,奋花卉之芳研”。在他的笔下,可以看到一只只生动活泼、造型独特的孔雀跃然纸上,黎明的花鸟画已经形成自己鲜明个性和艺术特色,尤其那彩墨孔雀可算是他的代表题材了。

 

  第三,黎明也擅长山水。他笔下的山水境界优美奇骏,皴法丰富严谨,墨色浑然一体,在清劲简洁之中有苍阔雄浑之风。那吞吐于胸中的山光水色各有新意,真实地表现了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给观众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黎明的山水艺术,可以说是来自传统,成于写生,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和修养,同时又自如地掌握西画的造型写实能力,这就为他在艺术上的探索求新,打下了抓实的基础使他能够得心应手地描绘现实生活,反映时代风物。他的艺术实践表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仅仅是中国画学一种口头指令,更重要的是,它是能够在艰苦的探索中获得验证的箴言。

 

 黎明追随高剑父多年,耳濡目染,获益匪浅。在之后的数十年艺术实践中,黎明不折不挠地追求者高剑父的遗风。在艺术越来越多元化的现代语境中,他又秉承“岭南画派”创始人所高扬的革新精神与“拆中”画风,持之以恒,未尝稍懈,成为当代“岭南画派”的另一类典范。所以。当我们在欣赏他的大量画作并享受他提供给我们的精神盛宴时,他在绘画以外的文化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值得我们去探索。

 

开幕仪式

广州市人大副主任、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馆馆长张嘉极致词

黎明致答谢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致词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致词

广州文史馆副馆长、主持人李翔

 

展会现场及参展作品


研讨会现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