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义弘深——周逢俊中国画展”开幕式嘉宾致辞
2016年3月11日,由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安徽省书画院主办,《艺术天成》杂志社协办,北京世纪文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斯义弘深——周逢俊中国画展”,及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开幕式嘉宾致辞
杜军(中国美协副秘书长)
尊敬的各位朋友上午好!今天来参加“斯义弘深——周逢俊中国画展”我非常高兴,因为我跟周逢俊先生是多年的好友,前几天他说要在北京搞一个画展,实际上他前些年在安徽也搞过一个非常大的中国画展,当时我是准备去的,但是因为工作没有去成,今天来这以后看到这么多好的作品,的确从内心表示对他衷心的祝贺。应该说跟逢俊这么多年,我觉得他有三点让我非常欣赏。
首先是他的作品。这些年来,他创作了大量精品力作,刚才我在展厅里转了一圈,的确佳作非常多。我认为逢俊这么些年来,他的山水画、花鸟画两者均称为一派。山水画既有北派山水的雄浑大气,又具南宗山水的秀润雅意。花鸟画则素丽清雅,从八大山人中脱化而出,其笔墨技法和艺术造诣不亚于他的山水画。逢俊无论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均能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南与北、现代与传统在他的画面当中相融相合。就笔墨而言,他取法唐宋大家,又融会贯通元明笔墨,在长期的锤炼中形成了个人多元的风格。实际上他的作品无论是笔墨还是构成,应该说非常的大气。
第二个我欣赏他的就是他的率真。他为人非常耿直爱辩论,我觉得这是他一种真情的表达。实际上我跟他接触这么多年,他有的时候跟我争的面红耳赤,可是我觉得他主要还是在学术上表达他的真言,就是说他反应自己对无论是学术上还是对观点上的一种认知,所以说我在和他辩论中受益匪浅,而且他也给我很多好的启迪。特别是在对我的工作上,给我好的建议,使我更能够团结广大的美术家,推动美术事业的发展。
第三个我认为他非常有才气。他不光是绘画上有很高的造诣,实际上他对诗词歌赋都有很深的研究,这些年来应该说他出了很多的作品集,而且还有诗集、随笔,我都拜读过。他自己常说,实践多于空谈,创作多于活动,所以这些年来他也是这样严格的要求自己。
最后我想引用逢俊的一首诗“半世清狂半世辛,一身气骨野无驯。词风委婉天资合,画韵雄奇稟性真。识浅从来持已见,道深偏向任孤循。窘然蠖屈犹伸意,自勖人生琢可臻”,这首诗是他对于自己的勉励,同时也是对我们的勉励。
曾来德(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我首先要说,安徽这个地方真的很奇怪。我想逢俊毫无疑问是大才、是高才、是全才,这一点我想不用我解释,大家都很清楚,今天的展览可以证实。
第二就是逢俊的绘画至少三个方面很有造诣:第一、知法守法。第二、以身试法。第三、逍遥法外。这三条都体现出了。
第三,有三气,气韵、气势和气象。气韵就是深入内心,需要精妙的笔法,逢俊做到了。第二就是气势,要有醇厚的墨法,我们现在很多画家不敢用墨,墨用不够、用不好,气势就出不来。第三就是气象,大千气象,就是章法,需要胸怀,这些我想逢俊都做的非常不错
第四,我想还有就是气。一个气就是逢俊他的才气,画家的才气,当然每个领域的人都有才气可说,但是逢俊天生就是一个大画家。所以他无论怎么画,山水花鸟就是鸿篇巨制还是小品,都能体现出他绘画的天才。第二个就是文气,文气的话需要诗词歌赋,需要有一定的修养,需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美术各个方面综合的积累。第三个就是正气,逢俊一身正气,他如果人不正的话,画也正不了。所以他无论怎么画,他的气象、气味,都是正的。第四个是大气,他的格局大家都看到了。第五,还有豪气。
我对逢俊充满敬意,一直关注,我想今天在思想和观念比较混乱的时代,周逢俊无疑给我做出了榜样,所以在此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
吴雪(安徽省文联主席)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昨天是二月二龙抬头,又正值两会胜利召开,所以逢俊选了个好日子。刚才杜军,曾院长讲的非常好。从传统的角度,从艺术的角度对逢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誉,作为家乡文艺界的代表,我为逢俊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我们安徽省美术代表团现在正在访问,不然的话安徽要组织一个庞大的亲友团来参加这次展览,来给逢俊加油助威。但是我和我们省美协的副主席王福生先生,还有我们画院,三个代表我们三个主办单位来为逢俊的展览祝贺。首先我要代表安徽省美协、安徽省文联、安徽省书画院对光临此次展览的领导、嘉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逢俊先生是安徽走出来的一位优秀的中国画家,可以说他的这一条路是非常艰辛的,吃了很多苦,也受了很多磨难,又加上他耿直的性格,应该说更不容易,也正是因为他的不容易,使他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所以这当中离不开中国美协、国家画院和北京的很多专家的指导,所以在这里要再一次代表家乡对各位领导、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谢。另外我想,周逢俊这条20年的艰辛之路,实际上他实现了三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他从传统走到了现代,就是他有很多很扎实很传统的功底,唐宋元明清各家精华,都凝聚到他的笔墨,但是他用传统的笔墨来写当代,来写我们现代的大好河山,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就像我们可染先生说的既要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又要用最大的力气打出来。我想逢俊在这方面,既进去了,现在也出来了。这是我觉得他20年来实现了一个转变。
第二个转变是从小我走向了大我,也就是说从家乡走到了北京,他的家在巢湖岸边,是个鱼米之乡,他画了很多家乡的银屏山,银屏山不大,但是很秀美,所以每年这个时候牡丹就要开了。所以生长在那个地方,他很爱他的家乡,他的家乡情结是很浓的。但是他到了北京他面向了生活,所以他画了黄山,画了泰山,画了很多地方。有了一个大气象,大格局,大气派。所以我想他不仅仅是一个安徽的画家,他应当是走向全国。
第三,我觉得他是从艺术走向了文化。过去他就是想画好画,因为只有画好画才能生存,才能生活。但是他画了20年以后他发现光画画不行,还要有文化,所以他写了很多诗,还搞了很多研究,所以文化对他来说是滋养他这次展览的一个重要因素。他用“斯义弘深”作为他展览的主题,我觉得他在文化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我们为他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感到骄傲。借用清代诗人谢启昆的一句诗 “谁言诗到苏黄尽,万里南行眼界宽”。我希望逢俊先生通过这个展览,把北京的20年成果展示出来,今后还有很多个20年,我们祝愿他艺术之路越来越好。
唐辉(荣宝斋副总经理、中国美协理事)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代表荣宝斋,代表荣宝斋画院,还有代表我们总经理,对周逢俊这次中国画展表示热烈的祝贺。我跟逢俊认识好多年了,对他也非常的熟悉。逢俊到北京20年,能在中国美术馆这样一个平台上办这样一个展览,真心为他高兴,他的作品终于登上了最高的一个文化殿堂,这点是我非常感慨的。有的时候我跟逢俊打电话,他有时候说我们很不容易的。真的是!应该说逢俊是一个典型的北漂。实际上现在在北京的北漂画家特别多,真正能有逢俊今天的成绩的是很难的。北漂都不容易,近现代最大的北漂就是齐白石,也是挺不容易的。刚到北京来的时候不被北京画坛所接受。逢俊到今天通过他的努力,在艺术上的执着,我觉得到今天这个成功,很值得大家学习。我们画院每年也有高研班,大部分来的人对到北京之后的学习目的实际上很多人不是太清楚。我觉得逢俊通过他自己20年的努力,给了我们很多学生一个特别好的答案。今天看逢俊的展览,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点是逢俊的立意高远,取法高、立意高、格调高。取法宋元一直到近现代,他是安徽省的画家,对新安画派也比较熟。可是他更多的是取法宋元。立意也很博大,特别适合大的场地。我觉得很多画家关注于小品的时候恰恰缺少这种气概,很多专家也提到了逢俊的气概。所以我觉得立意在他的作品中都有体现。我跟杜军聊天,说逢俊性子倔,他的倔还比较可爱,并不是说倔到底,他有时候还有妥协,最后他还能很完善的把这件事处理好。我觉得这是他这些年来在学术上、在市场上的智慧。
第二点,我觉得他坚持中国画的正脉,因为逢俊是中国国家画院首届名家高研班龙瑞工作室的学生,我觉得逢俊的作品本身确实有中国画的气象。因为当代中国画是一种多元的形式,而有一部分人能坚持中国画的正脉,这就很重要了,很高兴逢俊能坚持住,坚持这么多年,而且现在看发展的空间还是特别大。
第三点,他作品里的多层次文化修养。他自己不光是作画,而是在诗词、花鸟创作上都很有造诣。刚才杜军先生也说了他的花鸟不输给山水,恰恰有很多人也很喜欢花鸟。这证明他的志向不低,志向很高,因为他多才多艺,山水、花鸟全能,再加上诗词歌赋。所以通过这个展览让大家认识逢俊,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起点。祝福逢俊兄,希望他在未来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范扬(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院长)
今天各位朋友、各位嘉宾都来看逢俊的画展,我也是其中一员。整个展厅看到逢俊画了这么多的大画,画的这么的深入,尤其他画的《黄山西海》,我觉得这类画的气象是很难表现的,但周逢俊把它画出来了。像杜军老师讲的,他既画出了北宗的那种气象,又在笔墨的运用里有南宗的温润。应该说我们也看到了万壑松风的那种气象,又看到了画安徽黄山的那种内在结构,松树画的非常好,我觉得这跟他对家乡的感情是分不开的。应当说作为一个山水画家,他描绘了一个美丽中国、美丽安徽、也描绘了美丽的黄山。逢俊进京20多年,真的是潜心研究,多创作,少活动,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仔细回想一下,最优秀的画家、艺术家都会在京城待十年,而逢俊能够潜心待二十年,应当说他是一个寂寞于此道,在里面默默耕耘,今天拿出来的作品确实令人吃惊,我很赞赏他的这种处事为人,赞赏他潜心研究的精神,今天有这样的成绩,我非常的高兴。祝周逢俊更上一层楼。
杨文超(《艺术天成》杂志社社长、北京世纪文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为承办方,我今天非常感谢能在百忙之中莅临本次画展的各位领导、各位先生、各位老师,非常感谢你们。另外,也感谢中国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和世纪文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所有同事,有你们的劳动,才保证了本次画展的顺利开展。尤其我更感谢周逢俊先生为这次画展精心准备创作了近百幅作品,今天展示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为这次的画展,做了精心的创作,就今天画展的举办,我们也调整了至少两次展览时间,所以选择今天开幕。但是也非常遗憾,由于选择了今天,所以有很多领导老师们不能前来,但冯远先生、何家英先生、他们都发了贺信表示祝贺,还有覃志刚主席,言恭达先生等等。这就说明大家对周逢俊先生一直给予了非常大的关注和肯定。我觉得今天这个开幕式只是一个形式,更重要的就是他这20年来为大家的一种回报,一种汇报,而且也期待今天的学术交流会议。一会我们把舞台交给刘曦林先生,由他来主持,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是对他艺术的一种总结梳理和回顾,所以我期待着通过这次画展,通过这次学术的交流和总结,周逢俊先生的艺术能有一个突破性的进步和发展,也预祝他艺术之树长青。谢谢各位老师,各位领导。
(责任编辑:admin)周逢俊致答谢词
我到北京二十年了,二十年来的风风雨雨,都已化为我笔下的艺术符号,而现在,只剩下感恩、回报。过去所经历的一切,都烟消云散,而此刻,心中只有爱。
首先,我要感谢北京,没有北京就没有我今天,我要感谢所有到场的各位嘉宾,亲朋好友,媒体界的朋友们。我还要感谢为本次画展,筹备达半年之久的《艺术天成》文化公司全体员工,在这里,我要向他们道一声,辛苦了。
我想,通过画展,希望各位嘉宾,提出您最宝贵的意见,使我在人品,画品上得到更好的修正和完善。这次画展,是我到北京从艺二十年来的一次总结,一段历程,而明天,就是我新的起点。刚才有位朋友这样问我,这次展览,都是你最好的作品么?我说,最好的作品在心中,在云水之间。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希望各位嘉宾,所有到场的朋友们,一如既往的对我的关注和支持。再次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