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筹备启动 暨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
2016年3月18日上午上午10点,2017•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筹备启动暨主题新闻发布会在中国文联报告厅顺利召开,北京世纪文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艺术天成》杂志社专业媒体团队超艺术网、艺TV受邀对此次新闻发布会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艺术天成》杂志社通联部主任宁文艳在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对到场部分嘉宾进行了专访、交流、合影留念。
发布会现场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嘉宾有:
中国文联副主席、北京双年展总策划左中一,中国美协主席、北京双年展总策划刘大为,中国美协副主席、往届参展艺术家代表曾成钢,中国美协秘书长、北京双年展总策划徐里,中国美协副秘书长、北京双年展策委会召集人陶勤,北京双年展策委会召集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第七届北京双年展国际策展人、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馆长贝娅特•爱芬夏特(德国),外交部行政司管理处处长付爱民,爱沙尼亚驻华大使罗克,格林纳达驻华大使丹尼斯•安托万,叙利亚驻华大使伊马德•穆斯塔法,厄瓜多尔驻华大使馆公使克劳德•拉拉,希腊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伊丽莎白•弗缇亚多,冰岛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鲍德松,以及白俄罗斯、波黑、克罗地亚、加蓬、几内亚、黑山、罗马尼亚、塞内加尔等各国驻华使馆参赞,以及阿尔及利亚、安哥拉、阿根廷、奥地利、贝宁、保加利亚、匈牙利、印尼、立陶宛、马其顿、摩尔多瓦、蒙古国、纳米比亚、巴基斯坦、菲律宾、葡萄牙、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乌拉圭、越南等国驻华使馆文化新闻外交官。
左起:左中一、曾成钢、陶勤、王镛
左起:贝娅特•爱芬夏特(德国)、徐里、刘大为路透社、澳门日报、香港大公报、美通社、拉美通讯社、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印度报业PTI、印度斯坦时报、西班牙埃菲通讯社、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北京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书画频道、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艺TV视频、人民政协网、搜狐网、凤凰网、超艺术网、中国文化报、文超文化传媒、《艺术天成》杂志社、中国艺术报、雅昌艺术网等,80余家中外媒体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艺术家代表有(排名不分先后):陈孟昕、王洪亮、孙玉敏、何加林、刘选让、李爱国、孔紫、闫平、师恩钊、刘亚明、白展望、萧瀚、塔琳托娅、曾迎春、任传文、孙秀庭、常嘉煌、余光清、寇月朋、王冠军、王鹏、焦洋、冯崇利、邓柯、丁浩、于明、钟剑秋、陈浩波、史钟颖等。
第七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确定为“丝路与世界文明”。 以发扬亘古常新的丝路精神,绘就和平发展的共同梦想。追求人类共享的精神价值,展现世界文明的交流融合为活动宗旨。
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欧亚非大陆的古代交通路线,包括陆上(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从秦汉以来在中外经济政治史和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合作构想,并多次发表关于“弘扬丝路精神”的讲话,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丝绸之路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而且是文化交流之路。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强调文化先行。东西方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不同民族异质文化的平等对话和优势互补,人类谋求世界和平发展的共同梦想,构成了亘古常新的丝路精神。丝路精神不仅在古代惠及丝路沿线国家的人民,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而且在当代超越了丝路沿线国家的界限,拥有全人类共享的精神价值,对于促进人类谋求世界和平发展共同梦想的实现具有独特作用。
嘉宾讲话
中国文联副主席、北京双年展总策划左中一
前几天,备受关注的中国“两会”刚刚结束,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为中国未来五年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规划提出要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加大中外人文交流力度,拓展文化交流与合作空间,再一次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筹备启动第七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极为有利的条件。
作为文艺界的人民团体,中国文联长期致力于开展对外文艺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并推动各团体会员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努力为推动中华文艺走向世界,为中国人民了解世界各国艺术,同时也为增进中外艺术家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自2003年举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六届,主题涵盖了“创新:当代性与地域性”、“当代艺术的人文关怀”、“色彩与奥林匹克”、“生态与家园”、“未来与现实”、“记忆与梦想”等丰富内容,累计参展国家百余个,参展艺术家近四千人,展出作品近四千件,参观人数超过百万。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交流交融、互学互鉴,北京双年展获得了越来越多中外艺术家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回应,成为世界视觉艺术领域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成为中外艺术家密切交往、增进友谊的重要见证。
即将举办的第七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仍然由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美协共同主办,展览的主题为“丝路与世界文明”。大家对丝绸之路非常熟悉,千年丝路,展示了各国人民风雨同舟、携手相伴的经典传奇,在文明交流互鉴史上留下了重要篇章,不仅是重要的商贸之路,更是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交流之路,不仅造福于沿线各国人民,而且也促进了世界文明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绵延的丝路,有看不完的风景,有说不完的故事。从一定意义上说,丝路本身便可视作广袤辽远的时空背景下各国人民集体创作的一件综合“视觉艺术作品”。而在美术家的眼中,或许丝路处处皆可视其为或静态、或动态的绘画与雕塑长卷。今天,各国美术家再次齐聚丝路,相信不仅会带来跨越地域、穿越古今的视觉表达,而且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展示人类社会交流交往的艺术诠释,续写世界文明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艺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有效方式,作为世界性的语言,美术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无论是一幅画作,还是一座雕塑,都能提供一个展示不同文明的独特视角。第七届北京双年展将继续秉承构建和谐世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艺术理念,坚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办展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在此平台上充分讨论,提倡艺术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艺术家和作品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相信饱含艺术创作灵感源泉的千年丝路,将为艺术家们展示才华、切磋技艺提供广阔空间,我们也期待第七届北京双年展能够涌现更多各美其美、精彩绝伦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探寻文明交融的脉络,展示文明交融的成果。
当今中国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中国梦不仅只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也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它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倡开放包容、交流合作的精神,促进世界文明多样化。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 ,即倡导各国携手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赋予了丝路新的时代内涵。让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薪火相传,推动艺术的繁荣,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是爱好和平人们和艺术家的共同心声,也是第七届北京双年展的主旨所在。我们将以弘扬“丝路精神”为契机,承贯古今、连接中外,坚持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充分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继续加强北京双年展这一国际文化交流品牌的建设,不断增强其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应当看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以丝绸之路为线索,发掘丝路的历史人文积淀,展示丝路独有魅力,架起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新桥梁,“织就”当代世界文明的绘画与雕塑版图,努力塑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三位一体的美丽蓝图,是美术家的崇高使命。我们希望中国美术家用多彩的画笔讲好中国故事、丝路故事,传播中华美学精神,艺术地呈现当今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和人民的崭新风貌,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展示中国美术工作者应有的品格和历史担当。期待各国美术家从丝路中寻找到艺术创作的灵感,通过北京双年展这个平台,充分展示各国艺术家对不同文明的感知和理解,分享不同民族的心灵体验与艺术造诣,进一步巩固国际美术界的合作和友谊,为世界艺术的繁荣发展、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新贡献。
中国美协主席、北京双年展总策划刘大为
自2003年参照国际惯例创办以来,由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由中国美协负责具体实施的北京双年展经过14年的发展历程,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年展模式,成功举办了六届,从首届的45个参展国到上届的96个,累计参展国家百余个,参展艺术家近四千人,展出作品近四千件,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国内外来稿数以万计,累计参观人数超过百万,中国有关方面领导人以及数十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文化官员和艺术家出席了开幕式或参观了展览,包括中国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光明日报以及英国路透社、BBC、美国费城日报、美国ABC新闻、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拉美通讯社、西班牙埃菲通讯社、秘鲁商报、委内瑞拉《宇宙报》、韩国中央日报等在内的几百家国内外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对展览进行了多角度切入、各种形式的综合深入报道。从多个侧面说明北京双年展的国际号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表明北京双年展经过六届的积累,其办展宗旨、展览主题、评价体系和组织方式已获得世界各国艺术家的普遍认同、尊敬与定向关注,已成为中国美术与世界广泛对话的最重要平台。在世界级的国际双年展中北京双年展一直以绘画和雕塑的当代性延伸为办展宗旨而保持着独立的姿态,对于促进世界范围内架上绘画的回归与复兴已初见成效。
明年将是北京双年展创办15周年的重要年份,而2017年也将举办第七届北京双年展。在成功举办2015年第六届北京双年展的基础上,主办方2016年1月及时组织召开了第七届北京双年展第一次策委会,与会策委们围绕第七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设立,从丝路精神、世界文明、生态家园、和平共荣、本土文化、美术生态等各个方面,以美术理论和创作实践的不同角度,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探讨,确定了展览主题,完善了展览章程,确定于2017年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第七届北京双年展。会后,展览组织方第一时间展开了《参展指南》和“主题宣传片”的编辑制作,从各位手上拿的这本《参展指南》可以看出组织方做了深入、学术、充分、直观的准备工作,关于主题的图文阐释清晰详尽,相信各国美术家都能从中得到主题创作上的启发。
第七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为“丝路与世界文明”。
丝绸之路是联系世界文明的纽带,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干道,作为世界文明互鉴的见证,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象征。而今不少丝路古城已变成废墟,丝路精神却历久弥新。2017第七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丝路与世界文明”,旨在弘扬丝路精神,提倡世界文明互鉴,促进当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人类谋求世界和平发展的共同梦想的实现。参展艺术家不限于丝路沿线国家,而是包括世界各国艺术家,因为丝路精神拥有全人类共享的精神价值,已引起当代世界各国艺术家的关注。参展作品题材不限于描绘古代丝路遗迹,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注重表现丝路精神——表现世界文明互鉴的精神,尤其是表现当代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精神。
有关“丝路”方面的题材是庞杂宽泛的,世界文明方面的素材更是灿若星辰,所以具体的探寻发现与筛选转化,还是要在遵从艺术创作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各国艺术家们的个人选择。希望各国艺术家能在精神内涵上与“丝绸之路”、“世界文明”主题相接,在“古老”的“丝路”母题中注入新的时代观念与文化内涵,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形态和个性的语言体现出对于人类文明的致敬。
当年,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曾经受惠于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今天,将21世纪的世界文明在新的丝绸之路上汇聚,是中国梦,是世界梦,更是千年丝路的伟大召唤!也将是第七届北京双年展最值得期待的精彩呈现!
中国美协副主席、往届参展艺术家代表曾成钢
中国美协秘书长、北京双年展总策划徐里
中国美协副秘书长、北京双年展策委会召集人陶勤(主持人)
北京双年展策委会召集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
第七届北京双年展国际策展人、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馆长贝娅特•爱芬夏特(德国)
嘉宾采访
师恩钊
陈孟昕
交流合影
刘大为、宁文艳
谢尔盖、宁文艳
娅特•爱芬夏特(德国)、宁文艳
(责任编辑:admin)